杂卦传原文

乾刚坤柔,比乐师忧。临、观之义,或与或求。屯见而不失其居,蒙杂而著。震,起也。艮,止也损、益盛衰之始也。

大畜时也。无妄灾也。萃聚而升不来也。谦轻而豫怠也。噬嗑食也,贲无色也。兑见而“巽”伏也。

随无故也,蛊则饬也。剥烂也,复反也。晋昼也。明夷诛也。井通而困相遇也。咸速也。恒久也。涣离也。节止也。

解缓也。蹇难也。睽外也。家人内也。否、泰反其类也。大壮则止,遁则退也。大有众也。同人亲也。

革去故也。鼎取新也。小过过也。中孚信也。丰多故也。亲寡旅也。离上而坎下也。小畜寡也。履不处也。

需不进也。讼不亲也。大过颠也。姤遇也,柔遇刚也,渐女归待男行也。颐养正也。既济定也。归妹女之终也。

未济男之穷也。夬决也,刚决柔也,君子道长,小人道忧也(杂卦传全文终)

 

杂卦传全文解释(周易集注)

杂卦者,杂乱文王之序卦也。孔子将序卦一连者,特借其一端之理以序之,其寔恐后学颠倒文王所序之卦也。一端之理在所缓也,又恐后学以序卦为定理,不知其中有错有综,有此二体,故杂乱其卦。前者居于后,后者居于前,止将二体两卦有错有综者下释其意,故干刚坤柔,比乐师忧是也。使非有此杂卦,象必失其传矣。

乾刚坤柔

此以错言,言乾坤之情性也。文王序卦六十四卦止乾坤坎离大过颐小过中孚八卦相错,盖伏羲圆图,乾坤坎离四正之卦本相错,四隅之卦,兑错艮,震错巽,故大过,颐,小过,中孚所以相错也。

比乐师忧。

此以综言,因二卦同体,文王相综为一卦,后言综者仿此。顺在内故乐,险在内故忧。凡综卦有四正综,四正者,比乐师忧,大有众同人亲之类也。四隅之卦,艮与震综,皆一阳二阴之卦。艮可以言震,震可以言艮,兑与巽综,皆二阳一阴之卦。兑可以言巽,巽可以言兑,如随蛊咸恒之类是也。有以正综隅,隅综正者,临观屯蒙之类是也。前儒不知乎此,所以言象失其传,而不知象即藏于错综之中,因不细玩杂卦故也。

临观之义,或与或求。

此以综言。君子之临小人也,有发政施仁之意,故与;下民之观君上也,有仰止观光之心,故求。曰或者,二卦皆可言与求也。盖求则必与,与则必求。

屯见而不失其居,蒙杂而着。

此以综言。见者居九五之位也,居者以阳居阳也。八卦正位,坎在五,言九五杂于二阴之间,然居九五之位,刚健中正,故见而不失其居。蒙九二亦杂于二阴之间,然为发蒙之主。故杂而着见,皆以坎之上下言,言蒙之坎上而为屯矣。见而不失其居,屯之坎下而为蒙矣,杂而又着。

震起也,艮止也。

此以综言,震阳起于下,艮阳止于上。

损益盛衰之始也。

此以综言,损上卦之艮,下而为益下卦之震。帝出乎震,故为盛之始。益上卦之巽,下而为损下卦之兑,说言乎兑,故为衰之始。震东兑西,春生秋杀,故为盛衰之始。

大畜时也,无妄灾也。

此以综言。大畜上卦之艮,下而为无妄下卦之震,故孔子曰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。无妄下卦之震,上而为大畜之艮,故孔子曰刚上而尚贤。止其不能止者,非理之常,乃适然之时。得其不当得者,非理之常,乃偶然之祸。

萃聚而升不来也。

此以综言。升上卦之三阴,下而为萃之下卦。三阴同聚,故曰萃。萃下卦之三阴,上而为升之上卦,三阴齐升,故曰升。惟升故不降下而来。

谦轻而豫怠也。

此以综言。谦之上六,即豫之初六,故二爻皆言鸣。谦心虚,故自轻;豫志满,故自怠。

噬嗑食也,贲无色也。

此以综言。贲下卦之离,上而为噬嗑之上卦,故孔子曰柔得中而上行。噬嗑上卦之离,下而为贲之下卦,故孔子曰柔来而文刚。颐中有物,食其所有,白贲无色,文其所无。

兑见而巽伏也。

此以综言,与震艮同,震艮以阳起止于上下,此则以阴见伏于上下。

随无故也,蛊则饬也。

此以综言,随则以蛊上卦艮之刚,下而为震,故孔子曰刚来而下柔。蛊则以随上卦兑之柔,下而为巽,故孔子曰刚上而柔下。随无大故,故能相随,蛊有大故,故当整饬。

剥烂也,复反也。

此以综言,剥则生意渐尽而归于无,复则生意复萌而反于有。

晋昼也,明夷诛也。

此以综言。明夷下卦之离,进而为晋之上卦,故孔子曰柔进而上行,明在上而明着,明在下而明伤。

井通而困相遇也。

困上卦之兑,下而为井下卦之巽。井下卦之巽,上而为困上卦之兑。养而不穷,通也,即不困。刚过其掩,遇也,即不通。

咸速也,恒久也。

此以综言。故孔子曰柔上而刚下,刚上而柔下。有感则速,速则婚姻及时。有恒则久,久则夫妇偕老。

涣离也,节止也。

此以综言。节上卦坎之刚来居涣之下卦,涣上卦巽之柔来居节之下卦。风散水故涣,涣则离而不止。泽防水故节,节则止而不离。

解缓也,蹇难也。

此以综言。蹇下卦之艮往而为解上卦之震,出险之外,安舒宽缓之时,居险之下,大难切身之际。

睽外也,家人内也。

此以综言。睽下卦之兑,即家人上卦之巽。睽于外而不相亲,亲于内而不相睽。

否泰反其类也。

此以综言。大往小来,小往大来,故反其类。

大壮则止,遁则退也

(止:当作上讲)此以综言,止字乃上字之误。二卦相综,遁之三爻即大壮之四爻,上字指大壮之四爻而言,退字指遁之三爻而言,皆相比于阴之爻也。孔子因周公三爻四爻之辞,故发此上退二字,言大壮则壮于大舆之輹,上往而进,遁则退而畜止臣妾,使制于阳,不使之浸而长也。故大壮则上,遁则退。

大有众也,同人亲也。

此以综言。同人下卦之离进居大有之上卦,大有上卦之离来居同人之下卦,势统于一,所爱者众,情通于同,所与者亲。

革去故也,鼎取新也。

此以综言。鼎下卦之巽进而为革上卦之兑,水火相息,有去故之义。水火相烹,有从新之理。

小过过也,中孚信也。

此以错言,过者逾其常,信者存其诚。

丰多故,亲寡旅也。

此以综言。旅下卦之艮,即丰上卦之震。人处丰盛,故多故旧。人在穷途,故寡亲识。

离上而坎下也。

此以错言,炎上润下。

小畜寡也,履不处也。

此以综言,二卦皆以柔为主。小畜柔得位但寡不能胜,众阳所以不能畜,故曰寡也。履柔不得位,惟以悦体履虎尾,故曰不处也。不处者非所居也,故六三小象曰位不当。

需不进也,讼不亲也。

此以综言,天水相上下,安分待时,故不进。越理求胜,故不亲。

大过颠也,颐养正也。

此以错言。弱其本末故颠,择其大小故正。《序卦》曰:颐者养也,不养则不可动,故受之以大过。有此作证,蔡氏方改正,所以《序卦》有功于易。

既济定也,未济男之穷也。

此以综言,水火相为上下,六位皆当故定,三阳失位故穷。

归妹女之终也,渐女归待男行也。

此以综言。归妹下卦之兑,进而为渐上卦之巽,渐下卦之艮进而为归妹上卦之震,归妹者女事之终,待男者女嫁之礼。

姤遇也,柔遇刚也。夬决也,刚决柔也,君子道长,小人道消也。

此以综言。君子小人,迭为盛衰,犹阴阳迭相消长。一柔在五阳之下,曰柔遇刚者,小人之遭遇,君子之所忧也。一柔在五阳之上,曰刚决柔者,君子之道长,小人之所忧也。易之为书,吉凶消长,进退存亡,不过此理此数而已,故以是终之。本文取自易学网。子曰:小人不耻不仁,不畏不义,不见利不劝。不威不惩,小惩而大诫,此小人之福也。

易曰“履校灭趾,无咎”,此之谓也。善不积不足以成名,恶不积不足以灭身。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,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。

杂卦传详解

1.根据《系辞传》,杂卦与互体中爻有关。将杂卦列表并附以互体中爻,于是杂卦规律昭然若揭。《杂卦传》奥秘的破译揭开了《周易》原本就有互体的真相。

2.杂卦“三才”之道与《系辞传》《说卦传》《序卦传》思想相呼应,故《杂卦传》属于《周易·易传》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3.杂卦“三才”之道与《周书》“三极”吻合,《杂卦传》思想接近文王、周公所处的商周之际,《杂卦传》与《周易》古经存在传承关系。

4.《杂卦传》上组为“坤”,中组为“人”,下组为“乾”,似乎是与《归藏》有关,《归藏》又名《坤乾》。

5.《杂卦传》保存了二十七宿体系向二十八宿体系演变的历史信息,《杂卦传》在《归藏》与《周易》之间承前启后,浓缩了殷商文明到成周文明的演变,具有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。

一、《杂卦传》综述

《杂卦传》是《易传》十篇(又称为《十翼》)的最后一篇,《易传》是对《周易》古经最具权威的解释文献,《易传》是孔子及其弟子在《连山易》《归藏易》古经原始解释文献和《周易》古经原始解释文献的基础上编注而成。

《易传》是《周易》古经“传声器”,孔子“述而不作”,孔子编辑《易传》是为了传播《周易》,《周易》经传一体一用,用以显体,体以发用,体用不二也。

《周易正义》韩康伯曰:“《杂卦》者,杂糅众卦,错综其义,或以同相类,或以异相明也。”

《杂卦传》是利用《周易》六十四卦“错综”即“非覆即变”的原则,将卦义同类的或相异的的两卦作为一组,通过对举使其义凸显。

人们一般都论定:《杂卦传》“以同相类”者少,“以异相明”者多。“以异相明”是《杂卦传》主要的解释方法。

 

来源:网络

整理:万里鸿鹄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