阎锡山八字算命的故事

阎锡山是我家乡五台县的一位杰出人物。

据郝先生讲,他的盲人师爷刘开成在阎十八、九岁的时候给他算过命。

当时阎与父亲做生意失败,欠下债务,走投无路时想起找人算命,

当时五台地区算命最神的先生,就是郝先生的盲人师刘开成,于是阎就找到了他。

一列八字,刘师爷就很是吃惊,说:“你是个大贵人,眼下遇到点挫折,日后必有大的发展。”

“有何发展?”阎问。

“将后有半壁江山归你统治,你现在还小,当然想象不到。”

“能有那么好,请先生指点一二。”

“你也不是个做生意的料,赶快准备,你有出国留洋的机会。出去回来,你就出息大了。”

“先生知道我现在债务缠身,哪里有钱留洋?”

“你住南走,那里有你的贵人,用不了我久,你就有机会了。你人性忠厚,知恩图报,又有祖德,吉人自有天助。”

算完后,阎问先生卦金几何?

刘先生算命一向是依命的贵贱优劣收卦金,穷人付钱少,富人付钱多。

他一看今天算的命,可能也是他一生所遇最贵的命了,卦金理应是最多的。

但他明知阎现在还是个穷小子,是收不到钱的,于是就讲:

“按你的命你要付我300大洋的卦钱才值,我知道你现在没钱,现在也不收你钱,打个欠条吧”。

阎当时并未对他的推算十分相信,以为先生跟他开玩笑,便随手打了个欠条:

“阎某欠刘某卦金三百大洋,日后如有发达,再还讫。×年×月×日

后来阎去太原(五台的南边)谋出路,没多久入武备学堂,后公派到日本流学,结识革命领袖孙中山,并加入同盟会。回国后,辛亥革命成功,阎做了山西都督。

刘开成所算的果然已经应验,他拿着欠条到了都督府,门卫见是一个瞎老头,

不让他进,刘师爷说:“你家老爷欠我钱,我是去要债的。”说着拿出阎打的欠条。

门卫一听是阎的老家来的,还拿着欠条,不敢怠慢,忙向里通报。阎一听便知是刘先生来到,便请人迎入,待为上宾。

阎留刘师爷在都督府还小住几日,还请教了他许多问题,然后拿出三百大洋,

并差人为老人家送回老家。

郝先生讲,当时阎有意让师爷留下来当幕僚,被师爷拒绝了。

刘师爷说:“我是一山野愚夫,一生只能以卜命为生,不敢挡担此任。

不过长官的命我还略晓一二,有句话我还是要给你讲明”。

“有什么话,先生当说无妨。”阎很诚恳地说。

“长官须知,你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冒头,宁当傻子不要当精子(土语指过于聪明),遇事你一出头必有凶险。切记、切记!”后来的事果真又被刘师爷言中了。

1930年,在冯玉祥的促动下,阎锡山出头倒蒋,引起一场国内军阀混战,史称“中原大战”。结果阎兵败丧权,其教训十分惨痛。阎可能正是接受了这次教训,在以后的政治生涯中,他提出“造产救国”的口号,致力山西建设,再没有见他出头了。

 

阎锡山与风水取名故事

阎锡山(1883年10月8日—1960年5月23日),字百川、伯川,号龙池,历任山西省都督、督军、省长、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、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、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、太原绥靖公署主任、第二战区司令长官、山西省政府主席、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、国防部部长。国民政府陆军一级上将。

1、阎锡山名字由来

阎锡山父亲阎书堂勤奋持家,后来又在五台县开办“吉庆昌”钱庄。后得子(阎锡山),取名“万喜”,小名“万喜子”。后来阎家钱庄倒闭了,阎书堂带着17岁的阎万喜逃到太原城躲债。

1902年的一天,山西巡抚衙门前贴出文告,要创立武备学堂,招收武备生员。一心盼望儿子能出人头地的阎书堂要万喜子去应考,无奈万喜子虽念过十年书,但念的是私塾旧学,对洋书新学一窍不通。善于钻营的阎书堂便花钱买通一位学过新学的赵康佑去当“枪手”,替儿子冒名顶替应考。

能否考上阎书堂心中也没有底,便领万喜到品仙馆算命。报上儿子的生辰八字后,只见算命先生掐指一算,连声恭喜“贵子定能考取”。但品仙先生又说万喜命中五行缺金,于是取其原名“喜”字谐音,将阎万喜改名“阎锡山”,这回有“锡山一座”,再也不必担心缺金了;万喜是长子,山与川相对应,据此又为他取字“伯川”。从此阎万喜正式改名为阎锡山,字伯川。

后来阎锡山青云直上,进了武备学堂,后保送到日本士官学校,在日本遇到孙中山,参加了同盟会,二十九岁那年,中国爆发辛亥革命,太原起义后,被新军推选为山西都督,成了山西王。

2、阎锡山对驻地的地名考虑

后来阎锡山行军驻地也要参考姓名吉凶。抗战时期,阎锡山太原转移至陕北洛川,“洛”与“落”同音,“伯川”人“落川”不吉利,便改驻宜川秋林镇,为图吉利,他将秋林改名为兴集。

1940年他又从兴集迁往晋西吉县南村坡,吉县虽“吉”,但“南村”又与“难存”谐音,南村坡者,“难存阎伯川”也,于是他下令将“南村坡”改成“克难坡”,把司令部改为“克难城”,把1940年命名为“克难年”。

 

附:阎锡山略传

阎锡山,字百川,号龙池,乳名万喜,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(今属定襄县)人,1883年10月8日出生于地主兼商业高利贷者家庭。其6岁丧母,9岁入私塾读书,16岁协助其父阎书堂经商。1902年入山西武备学堂,1904年由清政府选送日本振武学堂留学,结识了孙中山,加入了中国同盟会,参加了一些革命活动。

1907年入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学习。1909年春归国,先后担任山西陆军小学教官、学校监督,陆军八十六标统(团长)等职。1911年10月29日参加辛亥革命太原起义并获得成功,被推选为山西都督,时年29岁。1914年5月阎被袁世凯委任为国武将军,1916年被任命为山西都军,1917年被段祺瑞政府任命为山西省长。

1927年5月参加北伐,6月就任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。1928年2月被南京政府委任为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,同年6月任平津卫戊总司令,10月任南京政府内务部长。1930年被委任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,同年8、9月间与冯玉祥、李宗仁联合反蒋,在北平另组国民政府并任主席兼陆海空总司令兼第二方面军总司令。

但很快冯阎倒蒋失败,在蒋的威逼下,于11月29日从河边村化装潜往天津,12月22日离津隐居大连。1931年8月5日,阎自大连归晋,随即返回河边。同年“9·18”事变爆发后,经众人多方面周旋,蒋阎言和,又于1932年2月出任太原绥靖公督主任,1937年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,1938年3月兼任山西省主席。

1949年3月29日,人民解放军兵临太原,阎离并飞南京,从此告别山西。同年6月3日,出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,12月8日随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。1950年3月以后,阎只担任总统府资政、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,很少公开露面。1960年5月23日,病死在台北阳明山寓所,终年77岁。

本文搜集于网络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